物流管理
05/14 2024
小学教育
05/14 2024
城建与智造学院2024年招生宣传视频
05/14 2024
专升本《设计基础》,这些心动专业在东莞城市学院等着你!
《设计基础》专业综合科目考生看过来 政治、英语、艺术概论/专业综合课(三科总分/专业综合课分数):120分/100分专业。 普通批专业组代码 04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代码 007 专业组招生计划 198人 关于城院 是东莞市品牌大学 努力,最终是为了上岸! 东莞城市学院是由广东鸿发投资集校园建设重视生态环境保护,依托原有的自然环境风貌,以“山、水、树、人”融为一体的设计理念,巧妙运用岭南传统建筑元素,达到了“人与自然、建筑”三者的和谐交融,堪称岭南园林式学府。 、学校致力于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创新精神、国际视野的新时代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学校现有普通全日制本科学生近2万3千人。 院校代码:13844 0769-23382107
05/13 2024
专升本《法理学》,这些心动专业在东莞城市学院等你!
2024年普通专升本志愿填报即将开始 参加广东省2024年普通专升本考试统考《法理学》专业综合课的考生分数达到政治、英语、民法/专业综合课(三科总分/专业综合课分数):120分/95分均可对应报考东莞城市学院的社会工作、法学专业。 院校代码 13844 社会工作专业代码 011 专业组招生计划 146人 关于城院 是东莞市品牌大学 努力,最终是为了上岸! 团有限公司举办的独立设置的本科层次普通高等学校,前身为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2004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立,2021年5月更名为东莞城市学院。 学校位于东莞地理几何中心的寮步镇,地处东莞市主城区、松山湖国家级高新科技产业园、同沙生态园和东莞生态园“四位一体”大市区的核心位置,交通便利,环境优美。校园规划用地1228亩,建筑面积42.3万平方米。学校设有12个教学单位,目前我校本科专业增至46个,建立了120个专业实验室、256个校外教学实践基地学校全面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大力引进各类优秀人才,培养和造就一支师德高尚、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业务精湛的高水平、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目前学校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教师占比90%。学校现有省级教学名师2名,先后有30余名教师获得“南粤优秀教师”、“广东省民办教育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 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使命,按照“创一流大学、办百年名校”的愿景,矢志打造一所创新性、应用型、国际化、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 欢迎大家报考东莞城市学院 “大胆”勇敢填报! 相信相约于城院! 有问题可以拨打招生办电话
05/13 2024
2024年全国联招考试自5月14日起打印准考证
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联合招收华侨港澳台学生(简称全国联招)入学考试将于5月18、19日进行。今年所有考区均采用网上打印准考证方式,考生可于5月14日10时起,登录2024年全国联招管理系统(考生端)自行下载并打印准考证。打印准考证如遇问题,请拨打020-62833628。 广州、福州考区有2个或以上考点,请考生认真查看准考证上的考点地址,切勿因走错考点而耽误考试。 考试当天,考生须凭本人准考证和有效期内的身份证件(港澳考生须提供①《港澳居民来往内地通行证》或《港澳居民居住证》和②香港或澳门居民身份证,台湾考生须提供①《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或《台湾居民居住证》和②在台湾居住的有效身份证明,华侨考生须提供中国护照)进入考场。 请考生务必遵循考区、考点要求,做好赴考准备。具体事项,请阅读准考证上的《考生须知》。 (以上内容转载于广东省教育考试院)
05/13 2024
学院介绍 | 新传媒与艺术学院
厚德博艺,真诚求索 学院概况 新传媒与艺术学院立足于饱含“新”意、传承“艺”道的教学理念,融合了音乐表演、舞蹈编导、表演以及网络与新媒体等核心专业。二十年的风雨历程中,我们在艺术与美学的土壤上,勇于探索传播与科技的交汇点,塑造了独特的人才培养模式。我们致力于培养中国式现代化的复合型创意人才,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与就业机会。 学院优势 学院立足于音乐、舞蹈、表演、艺术教育为核心,教学以多元发展路径和专业培养模式著称,将传统艺术美学与高新科技相结合,助力学生成为具备创新力的跨学科人才。形成了以传统美学和AI内容生产相互赋能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顺应社会发展需求,响应时代发展号召。传媒与艺术的创造性融合,助力学生有效破除专业壁垒,成为有创新能力、创作能力、传播能力的全方位跨学科人才。我们与多家知名企业建立深入合作,30余个校企共建文化机构和实习基地为学生校外实践、毕业实习与就业创造了优越的条件,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实践平台,帮助他们实现梦想。我院已与东莞市文联、东莞市文化馆、玉兰大剧院、无忧传媒、盟大集团、腾飞无人机等众多名企建立深度合作关系,为学生的表演梦、艺术梦、传媒梦铺设了厚实的桥梁,助力每一位学子都能通过自己的实践探索,让“艺术人生”照进现实。 学院拥有一支双师型教师团队,包括大师级引领者和中青年骨干教师。其中专任教师63人,行政教辅人员9人,硕士以上55人,博士及在读博士10人,其中副高及以上职称15人,中级职称26人。 成果与荣誉
05/09 2024
学院介绍 | 语言文化学院
修德砺能,笃志敏行 01、学院介绍 02、师资力量 学院坚持“人才强院”战略,十分重视师资队伍建设,构建了一支师德高尚、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业务精湛的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为学院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提供了坚实有力的智力支撑。现有教职工126人,其中专任教师107人,行政人员19人;正高职称10人,副高职称14人,博士学位13人,115人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另外,学院还聘请了一批国内知名学者作为学科带头人和特聘讲座教授,还聘请一批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事业人士担任客座教授、兼职教师。 03、专业建设 学院紧跟学校发展战略蓝图,以学校“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为依据,以市场为导向、以文化为根基,构建自身的人才培养模式。现有国学馆、数字语言实验室、非线性编辑室、文秘实训室、新闻演播厅、虚拟仿真多功能实践基地、多媒体语言实验室、商务技能综合实训系统、进出口业务实训系统,等多个现代专业实验室,以及东莞文化研究中心。学院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完善质量监控体系,加强人才培养质量。各学科协调发展,相互支撑,评价机制较为完善,管理效率明显提高。 同时,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院多年以来坚持开展各类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其中,开展的“大学生演讲比赛”、“大学生人文知识竞赛”、“大学生辩论赛”、“诗歌朗诵会”、“英语戏剧大赛” “模拟招聘会”等特色品牌实践活动,深受师生好评。学生在省市举办的相关专业技能大赛中屡获大奖。本院秉承“对学生负责,对社会负责”的办学理念,始终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立足东莞,服务珠三角地区,构建具有专业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与东莞日报社、东莞档案馆、东莞文化馆、东莞图书馆、东莞市跨境电子商务协会、寮步镇西溪小学、香市小学、坚朗集团、东莞市香市动物园等众多机关、企事业单位共建优质实践教学基地,为培养“人品正、基础实、能力强、身体勤、素质高”,适应社会需要的本科应用型创新人才而不懈努力。 D 素材来源 | 东莞城市学院语言文化学院 编辑 | 易铭坚 校对 | 易铭坚 卢永康 吴锦鹏 审核 | 卢永康 何钊威 陈晓萍
05/09 2024
在线留言,获取更多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