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小招AI,重磅上线,欢迎来问!
当DeepSeek遇上城院 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呢? 今天小薇为大家带来个好消息 东莞城市学院智能招生问答系统已上线 此系统深度融合了DeepSeek大模型 如何使用? 攻略已准备好!快往下看! 01 DeepSeek赋能,咨询回复更及时 系统基于DeepSeek的强大技术,能精准识别你的提问意图,无论是复杂的志愿填报问题、还是关于校园生活的小疑惑,系统都能快速理解,给出精准答案! 02 DeepSeek赋能,咨询回复更智能 系统具备强大的多轮对话功能,它能精准记住你提问时的上下文信息,通过智能分析准确推断出你的咨询意图。在解答过程中,内容衔接紧密、连贯流畅,就如同日常聊天一般自然,为你带来更贴心的服务体验! 03 DeepSeek赋能,咨询回复更温情 系统的功能不止于解答疑问,更在于精准“洞察”你的情绪。它会依据不同场景,灵活切换回复语气和内容。无论你正承受备考的压力、陷入选择的迷茫,还是畅谈对未来的期待,智能招生问答系统都将以暖心的话语、合理的建议,陪伴每一位学子走过升学途中的重要节点。 温馨提示 更准确、更详细的信息请拨打招生咨询热线 0769-23382107 0769-23382108 04 如何与城院智能招生系统对话? 一、学校招生网 登录东莞城市学院招生网 (网址:http://zsw.dgcu.edu.cn/index.php) 点击“招生咨询小助手” 即可进入城院招生咨询小助手 二、关注“东莞城市学院招生办公室”微信公众号 关注后可进入到“东莞城市学院招生办公室”微信公众号主页,点击底部“招生问答”即可在线咨询。 东莞城市学院招生问答系统上线,是我校在招生工作中积极创新、服务考生的重要举措。我们期待借助这一智能化平台让更多考生了解城院,走进城院,开启精彩的大学之旅。 在教育数字化浪潮中 学校始终秉持创新精神 积极探索前沿科技与教育的深度融合 以此更好的服务广大师生 为教育强国、教育强省建设贡献更多力量 —— 东莞城市学院出品 —— 编辑 | 梁善语 校对 | 吴锦鹏 聂振明 利狄家 审核 | 何钊威 陈晓萍 叶云峰 版权 图文由东莞城市学院品牌与招生部编辑整理 如需转载或使用,请联系工作人员取得授权
04/28 2025
城院x匈牙利维克勒商学院,共建硕士培养!
4月16日下午,我校与匈牙利维克勒商学院进行线上洽谈会议,两校代表就硕士升学等合作项目展开深入交流与探讨,并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参与本次会议的人员包括:匈牙利维克勒商学院校长Imre Balogh,执行董事马俊凯;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一带一路分会副秘书长周晓敏;西交利物浦大学一带一路事业部产业院长耿健,西交利物浦大学一带一路事业部中东欧中心执行院长胡婷婷;东莞城市学院校长李振华,执行校长方伟华,校长助理、国际交流合作部部长、国际教育学院院长赵书山,商学院党总支书记、副院长刘鹤鹤,商学院数字营销系主任张敏强,国际交流合作部梁翠珊、陈卓怡老师,国际教育学院黄敏玲老师,本次会议由校长助理赵书山主持。 会议伊始,我校校长李振华致辞,并详细介绍了东莞城市学院的学校概况,以及我校现有国际合作项目形式。李校长指出,国际化是学校发展的重要战略方向,期待与匈牙利维克勒商学院携手,整合两校在商科教育、产教融合等领域的优势,培养更多具备国际视野的复合型人才。 随后,我校校长助理赵书山介绍了东莞城市学院商学院共9个专业已成功通过IACBE国际商科专业认证,具备较强的校际商科专业合作基础。 匈牙利维克勒商学院执行董事马俊凯介绍了学校大致情况以及在欧洲商科教育中的特色优势,期待通过两校合作,将匈牙利的优质教育资源与中国学生的发展需求相结合,共同探索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创新路径。 接着,双方代表就营销战略与创新专业方向的一年制硕士(经教育部批准可中文授课)、学生短期交流与研学项目、教师互访与学术合作等展开深入探讨,并达成一致意向。双方明确接下来将加强项目对接及落实,更好更快地推动两校教育资源共享与学术水平提升。 经过充分交流,在各位参会嘉宾的共同见证下,两校校长代表签署合作备忘录。这一举措不仅标志着两校合作进入实质落地阶段,更成为中匈高校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深化人文交流的重要里程碑。 接下来,东莞城市学院与匈牙利维克勒商学院将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持续拓展跨境教育资源,在硕士升学、短期交流及研学、科研协作、教师互访等领域展开更深层次的合作,为学校师生带来更多提升发展机会,继续谱写中匈高校教育合作新篇章。 学校简介 匈牙利维克勒商学院 匈牙利维克勒商学院是一所坐落于布达佩斯市中心的国际化商学院,为学生提供本科预科、本科及硕士层次的学习,所有课程均依据Bologna process进行设计和运行,其学位证书已受到欧盟高等教育组织(EHEA)的认证,也被中国留学网推荐与认证。 该校秉持学术与实践融合理念,凭借超八成拥有博士学位、兼具行业经验与学术造诣的师资团队,开设涵盖商业与市场营销、工商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丰富硕士课程,硕士学制为1-2年,并设预科等项目。学校以机构外的企业合作伙伴关系为基础,始终坚持高水平的学术教育与实践技能相结合的教育理念,为学生提供广泛的研究机会,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和高水平专业素养的商科人才。 —— 东莞城市学院出品 —— 编辑 | 黄俏文 资料来源 | 国际交流合作部(港澳台事务办公室) 校对 | 吴锦鹏 聂振明 陈卓怡 梁翠珊 审核 | 陈晓萍 叶云峰 赵书山 版权 图文由东莞城市学院品牌中心编辑整理 如需转载或使用,请联系工作人员取得授权
04/28 2025
以专业力量服务湾区发展,以AI新技术实践校政,校地新合作!
4月17日,由“百千万工程”省直单位驻五华县纵向帮扶工作队与五华县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联合主办的“DeepSeek赋能政务办公应用场景专题培训会”在县政务服务中心1号楼五楼大会议室举行。东莞城市学院图书馆馆长、信息化与实验中心主任陈显龙受邀作主题报告,围绕人工智能技术助力政府办公效能提升,为五华县各镇及县直机关单位的100余名参训干部带来前沿技术与实践经验分享。 聚焦数智化转型,赋能政务新生态 培训会上,陈显龙以“DeepSeek赋能:提升数智化履职能力,打造政府办公效率的新引擎”为题,系统讲解了AI应用模型的核心原理、DeepSeek在政务场景中的创新实践以及AI智能体建设的关键技术。通过“理论+实操”的沉浸式教学模式,参训人员深入体验了AI技术在优化流程、数据整合及决策支持中的高效应用。 陈显龙主任指出,AI技术的引入需紧扣三大方向:一是立足时代趋势,以人工智能破解传统政务流程的局限性,通过自动化与智能化大幅提升决策精准度;二是以技术驱动机关效能革新,打破部门间信息壁垒,实现跨层级、跨领域的数据共享与业务协同;三是培育干部数字化思维,通过AI技能培训锻造高素质队伍,激发创新潜能,适应数字化治理新要求。 沉浸式体验,激发政务创新动能 参训人员通过现场演示与实操互动,直观感受DeepSeek大模型在文件智能处理、数据分析、智能问答等场景中的便捷性与实用性。一名参训干部表示:“AI技术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概念,而是能切实融入日常工作的工具。通过培训,我们对如何利用DeepSeek优化政务流程有了清晰思路。” 深化校政合作,贡献“城院力量” 此次培训是东莞城市学院践行“立足东莞、服务湾区”使命的又一重要实践。作为区域信息化教育的先行者,学校始终以技术赋能与社会服务为支点,推动产学研成果向地方治理场景转化。未来,信息化与实验中心将持续深化与政府、企业的协同创新,积极参与粤港澳大湾区智慧政务生态建设,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注入“城院智慧”。 五华县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期待与东莞城市学院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共同探索AI技术在基层治理、民生服务等领域的深度应用,为五华县“百千万工程”推进及数字化转型升级提供强劲动能。 此次培训会不仅展现了DeepSeek大模型在政务领域的广阔前景,更彰显了东莞城市学院作为地方高校的责任担当——以专业力量服务湾区发展,以AI新技术实践校政,校地新合作。 —— 东莞城市学院出品 —— 编辑 | 黄俏文 资料来源 | 信息化与实验中心 校对 | 吴锦鹏 聂振明 王秀娟 审核 | 陈显龙 陈晓萍 叶云峰 版权 图文由东莞城市学院品牌中心编辑整理 如需转载或使用,请联系工作人员取得授权
04/28 2025
师生齐动员,为学子筑起爱心长城
近日,东莞城市学院师生、校友及社会爱心人士为法学院受伤学生叶颖捐款,点点爱心汇聚成河,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学子突遇变故,家庭陷入困境】 叶颖,东莞城市学院2023级法学专业学生,广东韶关人,于2024年12月27日,在骑车回家途中因故不慎摔倒,导致颅内出血和脑干损伤,身体多处骨折,深度昏迷,情况万分危急。这一突发事件给叶颖同学本就不宽裕的家庭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和经济负担,第一时间在学校内引起广泛关注。 【学校紧急响应,全力组织募捐】 为尽快帮叶颖同学筹集治疗费用,学校党委高度重视,迅速反应,副校长康贤刚召开紧急会议,要求相关部门给予全力支持,全校上下竭尽所能提供帮助,并第一时间对全校师生动员,发起募捐活动。康贤刚表示,东莞城市学院始终秉持“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坚守学生安全至上的价值导向。学校党委和董事会高度关切叶颖同学的身体状况,向全校师生及校友发起募捐倡议书,要求法学院及各部门勇担重任,提供法律、政策、资金等援助。学校召开党委会专题讨论,根据《中共广东省委教育工委在元旦春节期间开展走访慰问生活困难党员、老党员、老干部活动的通知》文件精神,对叶颖同学进行慰问并发放慰问金。 【师生齐心援助,爱心彰显力量】 为向叶颖及其家庭提供更快速、更精准的支持,帮助他们渡过难关,法学院党总支坚定落实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展现了危急时刻的坚强领导力和高度的责任感,法学院党总支书记姜虹召开了困难学生帮扶工作部署大会,采取了一系列切实有效的举措,动员全体党员教师齐心协力,实施线上筹款,让更多人了解叶颖同学的困境,施以援手,在关键时刻为学生提供全方位支持和帮助。 【锦旗传递感恩,关怀凝聚真情】 2025年1月14日,法学院党总支书记姜虹、执行院长李阳桂及班主任、辅导员老师一行前往探望叶颖同学,学院领导转达了全校师生对叶颖同学的关心与祝福,并鼓励他坚强乐观,祝他早日康复、重返校园。 叶颖同学的家长在得知学校为其所做的一切后,深受感动,特意制作了一面锦旗,送到学校,以表达对学校、学院及全体师生的衷心感谢。锦旗上书写着:“情系学子伸援手 爱满校园德厚存”。对此,副校长康贤刚深情表示,东莞城市学院始终坚定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秉承“以人为本、关爱学生”的办学宗旨,始终把学生的健康成长作为根本任务,致力于为每一位学子的全面发展保驾护航,叶颖同学的情况不仅是他顽强生命力的真实写照,更是东莞城市学院全体师生以及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共同关怀与支持的成果,也充分体现了校党委和校领导班子始终关心关爱城市学院教育事业,彰显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校园中的生动实践。 经过50余天的不懈努力与精心治疗,叶颖同学的康复之路终于迎来了令人振奋的消息。日前,叶颖同学已脱离生命危险,由重症监护室转至普通病房接受康复治疗。 【坚守教育使命,擘画未来蓝图】 东莞城市学院始终坚持“以生为本”的核心理念,紧密结合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秉持公正、关爱与责任并重的教育思想。学校致力于成为每一位学子成长道路上的坚强后盾,特别是对家庭经济困难群体、残障群体、退役军人、心理障碍等特殊群体的学生,始终坚持“扶危济困”的原则,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救助工作,以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在公平公正的环境中实现个人发展与成长,在此过程中,以商学院为学院党总支代表积极推动并实施以“暖心帮扶、为生服务”为主题的“金钥匙工程”,自启动以来,已为数百名困难学生提供了实质性的帮助,帮助他们顺利渡过学业和生活上的难关。 未来,东莞城市学院将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始终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学校将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以助学帮扶为切入点,不断加强与社会各界的联系与合作,发挥集体力量,形成强大的社会支持体系。通过深入推动社会责任与教育使命的深度融合,学校将立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需要,培养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贡献力量,切实履行社会主义教育工作者的光荣使命,永葆教育初心,不负党和人民的期望与嘱托。 (一审:贾莘 二审:黄璀 三审:姜虹 终审:叶云峰)
02/27 2025
全国十强,广东唯一
近日,从教育部易班发展中心获悉,我校荣获2024年度全国易班共建高校“易班优课”建设“全国十强”荣誉,是广东省唯一获此殊荣的高校,也是我校第三次斩获此项荣誉。据悉,该项荣誉竞争越来越大,2024年全国总计229所高校在六场易班优课线上活动中荣获670项学校荣誉,我校累计斩获11个奖项,全国排名第7。 2024年,我校网络思政工作取得多个新突破,全年易班优课累计新增活跃度1197368,全国排名第4。校易班学生工作站站长王文轩荣获全国优秀易班工作站站长称号,这是我校首次获得该奖项。《2023级劳动教育》获评“2024年广东高校十佳易班优课”,学校易班指导老师詹海都荣获2024年广东高校十佳易班指导老师。我校1-12月全国网络易指数活跃指数累计有11个月位居全省前十,6个月位居全国前20,1-12月易班优课活跃指数累计有7次位居全国前10,全国网络易指数取得历年新高。全年共计斩获39个全国团体或个人奖项,共计79人次获奖,取得历史最佳成绩。 据悉,近年来,我校十分重视网络思政工作,充分利用易班优课平台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构建了大学生积极发展系列“易学习”课群体系,包含入学前教育、日常主题教育、毕业生教育等三大系列,累计创建了90多个“易学习”课群,学习主题包含法治中国、全国宪法宣传周、预防电信网络诈骗、健康中国、全民国防教育月、国家安全教育、四史学习教育等专题,既保质保量完成了省厅各类主题宣传教育文件要求,也更好地促进了学生成长成才,学校“易学习”党建品牌特色也日渐凸显。我校再次荣获此项荣誉,这是教育部易班发展中心对我校网络思政工作的肯定,学校将以此为契机,继续发挥机制优势,打造网络思政教育矩阵,多频共振,扎实推进网络育人工作,不断打造“易学习”网络思政品牌特色。 (一审:贾莘 二审:黄璀 三审: 林蓉 终审:叶云峰)
01/26 2025
我校王素娟、邝富强双星闪耀,荣获2024广东省优秀音乐家奖
此次获奖,不仅是对王素娟副教授与邝富强老师过去一年取得艺术成绩的肯定,更是对他们长期以来致力于音乐教育事业的深情致敬。学院领导对两位老师的殊荣表达了诚挚的祝贺与高度的认可,并表示将持续加大对音乐教育的支持力度,为音乐系师生搭建更加广阔的发展平台,提供更多宝贵的资源与支持。同时,学院领导也寄语两位老师,期望他们能够以本次获奖为契机,继续在音乐教育的道路上不断追求卓越,为我省音乐事业的繁荣兴盛贡献更多的智慧与力量。 (一审:贾莘 二审:黄璀 三审:于兰英 终审:叶云峰)
01/23 2025
北京大学领导一行莅临我校指导工作
1月14日上午,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党委书记崔建华,北京大学经济学院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系副主任、长聘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季曦,北京大学武汉人工智能研究院成果转化部部长李金涛,北京大学政府管理与产业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阎雨教授等莅临我校指导工作,我校执行校长方伟华,副校长李海冬、康贤刚、李振华,校长助理、国际教育学院院长赵书山,科研部部长杨勇虎,学校办公室副主任冯江博(主持工作),商学院名誉院长邢风云等出席了座谈会。会议在国际教育学院会议室举行。 会上,执行校长方伟华对北京大学一行表示热烈欢迎。他简要介绍了东莞城市学院的发展历程、办学特色、学科建设等方面,并且还介绍了我校在国际化办学上所取得的一定成绩。同时,方伟华校长希望能向北京大学这样的顶尖学府学习,积极加强东莞城市学院学科建设,推动我校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商学院名誉院长邢风云介绍了商学院的师资情况、教学科研水平、学科竞赛成果以及我校省级一流课程的建设情况。同时,她还提出了当前在专业建设与招生上所遇到的问题。她希望能和北京大学开展合作交流,如选派我校教师前往北京大学进行培训研学等,加强我校教师在学科、专业和师资力量上的提升。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党委书记崔建华对我校的热情接待表示衷心感谢,他简要的介绍了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的发展历史与基本情况。崔建华教授指出了当前我国商科专业发展所面临的挑战。他谈到,面对这样的挑战,高校应当及时调整思路,创新教学方法,以此来顺应时代的变化。他希望北京大学与东莞城市学院之间可以进行积极的交流合作,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非常乐意助力地方院校的教育事业发展,为地方院校的人才培养进行智力支持,共同推动中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座谈会前,北京大学一行在我校执行校长方伟华,副校长康贤刚、李振华等人员的陪同下,参观了我校沙盘校园模型、前山公园非遗大师工作坊、创意设计学院新媒体艺术创作实验室、声光电实验室等。 (一审:贾莘 二审:黄璀 三审:江小卫 终审:叶云峰)
01/17 2025
我校师生参加2024年全国冬季“村晚”示范展示活动
2025年1月11日,为进一步繁荣丰富乡村文化,焕发乡村文旅新活力,全面展示“百千万工程”实施以来的新成果和新风貌,由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东莞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东莞市厚街镇人民政府承办的2024年全国冬季“村晚”示范展示活动在厚街镇涌口社区举行。我校新传媒与艺术学院舞蹈系主任李利民和苏淑荣老师带领47名学子,亮相本次活动,他们带来的两个原创节目,以独特的艺术视角和精湛的表演,成为舞台上耀眼的光芒,赢得了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与喝彩。 舞蹈系李利民主任介绍说,本次我校带去的是两个原创情景舞蹈《风帆绿野》和《赛龙夺锦》,是把岭南非遗,东莞莞草和赛龙舟,通过舞蹈的形式结合起来,展现传统文化和非遗文化,这在东莞非遗文化传播中是原创也是首创。 舞台上,原创情景舞蹈《风帆绿野》讲述了女子割莞草的故事,宛如一幅细腻的民俗画卷在舞台上徐徐展开。舞蹈编排巧妙融入生活细节,生动逼真。女子们劳作间隙直起腰,轻轻擦拭额头汗水,相互对视传递鼓励与默契;收割时因莞草坚韧微微皱眉、手上加力,让观众真切感受割莞草的艰辛。舞台背景的风帆元素寓意深刻,既象征莞草编织品运往各地,又代表着当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承载希望与梦想,在时代浪潮中扬帆起航。 原创非遗舞蹈《赛龙夺锦》同样震撼,是岭南文化的激情碰撞与活力绽放。赛龙舟,这一岭南地区历史悠久、深入人心的民俗活动,承载着团结奋进、勇往直前的精神内涵。同学们通过舞蹈,将赛龙舟时的紧张激烈、锣鼓喧天的场景栩栩如生地呈现在观众眼前。他们有力的动作、整齐的节奏,展现出赛龙舟时齐心协力、勇往直前的团队精神。舞蹈中融入了丰富的非遗元素,从服饰到道具,每一处细节都精心雕琢,让观众在欣赏舞蹈的同时,也能深入领略到岭南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 为了在“村晚”舞台上呈现完美演出,同学们付出了诸多努力。排练期间,天气寒冷,李利民副教授和苏淑荣老师始终陪伴在同学们身边,悉心指导。从舞蹈动作的规范到情感的表达,从队形的编排到舞台的走位,老师们都耐心细致地讲解、示范。 此次活动,不仅是一场欢乐的年终聚会,更是深入贯彻落实“百千万工程”,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展现莞邑大地新魅力、新风貌的重要契机。东莞城市学院新传媒与艺术学院舞蹈系的同学们,凭借精湛的舞技、真挚的情感以及对艺术的深刻理解,为活动增添了绚丽夺目的色彩。他们不仅向全国人民充分展示了莞邑文化的独特魅力,更展现了当代大学生的卓越艺术素养与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未来,他们会继续秉持对艺术的热爱与执着,在艺术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创新,勇攀高峰,创作出更多优秀的作品,为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注入源源不断的青春活力,让莞邑文化在新时代的舞台上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一审:贾莘 二审:黄璀 三审:于兰英 终审:叶云峰)
01/15 2025
在线留言,获取更多相关资讯